落实各项环保方针,当地政府除了心理压力很大,经济开展压力也很大,“生态帐”和“经济账”到底怎样算?
不少企业在环保整改中被关停和限产,废气处理、污水管理真的只能一刀切?
这三个问题横亘在生态环保开展理念的推行中,尤其是一些曩昔经济较为发达的当地。
但随着治污整改的不断深层次推进,当地政府和企业发生改变的不仅是做法,更是观念。江苏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周富章就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明,从短期看,环保遏制的是粗豪的增加;从长期看,环保一定会促进高质量开展。加强废气处理、污水管理、筛选落后产能,有利于扩充环境容量,增强长久开展的能力。
高压之下,企业怎样转型?
生态环保开展理念不仅仅仅仅治污这么简略,当时现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的践行中。从中央、当地到企业,从方针、法令到监管,从大气、水到土壤污染的管理。让企业深刻体会到,“治污整改风暴不是一阵风。”
江苏亚邦染料股份公司连云港分公司总经理朱玉林就慨叹说,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厉,企业出产的产品和出产过程都必须达到国家的环保要求。
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数据显示,本年1-8月,全国环境行政处分案件共下达处分决定书109696份,罚没款金额为91.23亿元。
监管层层加码,企业也认识到整改必须加速度。据朱玉林介绍,该企业自本年4月中旬停产整改以来,现已累计投入8250万元人民币,但目前还没有整改到位,预计到下一年3月该企业整改悉数完结。
但在朱玉林看来,他们现已意识到越早完结治污整改的企业越具有优势。废气处理、污水管理好了,对企业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朱玉林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表明,整改后,一方面,企业能生存下来,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将被筛选;另一方面,改变了曾经同职业之间以竞相压价的方式进行恶性竞赛。“曾经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包括环保成本,严厉执行环保规范的企业就会吃亏,以后大家将在同一规范下竞赛,有利于职业健康良性开展。”
当地政府的两本账
企业有压力,政府也有“难言的苦”。
作为经济开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开展中提出“不要污染的GDP”。标语的背后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巨大压力,市县两级干部先后被问责”,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县委书记左军告诉记者。
重压之下,连云港灌云县临港工业区企业10多年来纳税不到20亿元,而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36亿元管理园区的废气处理、污水管理问题。
据介绍,灌云县临港工业区始建于2005年3月,2010年5月设为市级开发区,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2016年以来,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归纳整治,累计投入资金达36亿元。
灌云县临港工业区党工委书记谭树林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表明,从本年4月份开端,园区一切化工企业悉数停产。采纳最严的办法,将化工企业分成A、B、C三个等级,对列入A档的企业催促其改造提高;对列入B档的企业,活跃做好转型升级作业,未能按时完结整治使命的降为C档;对C档的57家企业弱化资源配置,列为取缔目标,引导其逐渐退出。一起,强化“一企一管、分类施策”,保证精准帮扶。
“如果简略地算经济账,短期看是亏的”,左军说,看一时,废气处理、污水管理睬带来阵痛;谋久远,必须坚决筛选污染企业。以“零容忍”情绪彻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不达标不出产、不升级就筛选。
“一刀切”和“切一刀”
但零容忍是否意味一刀切?
依据江苏省生态环保厅的数据,本年1-9月,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主张政府封闭、依法下达停产决议书的企业534家,其间封闭135家,停产399家。
据介绍,这135家封闭企业都是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其间53家无环保手续、18家偷排漏排、15家侵占生态红线保护区、14家超标超总量排放。
江苏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周富章对记者表明,我们对污染严峻、整改无望的企业坚决“切一刀”,但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刀切”。而且,环境整治只针对排放规范,不针对特定的区域和职业。
此外,面对本年环保整改关停和限产的工业企业较多的情况,盐城市盐都区环保局加大对环保不达标企业的引导和指导力度,经过“一对一”技术改造、申领污染防治补助金、及时验克复产等作业,活跃协助企业解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到目前,盐城市盐都区已有127家涉污企业经验收后恢复出产。一批企业正加快转型,出现产销两旺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