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治理力度有望进一步升级。环保部日前再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应对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污染天气应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已派出12个督查组赴重污染地区进行督促检查。
环境监测作为大气治理的基础受到系列政策扶持。《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保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并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8月底环境保护税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
机构认为,环境监测行业将由污染源监测为主转向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在提高监测标准、加大监测站点等指标要求下,未来监测设备需求将达千亿规模,行业年均增速将达25%至30%。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通知指出,冬春季节是我国大气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且今年冬季可能发生弱的拉尼娜事件,导致湿度偏大,静稳天气增多,特别是华北地区将可能发生持续多日的静稳天气。
为加强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通知明确,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督查督办;
二是确保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三是加快燃煤污染治理进度;
四是实行工业错峰生产;
五是强化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防治;
六是提高面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七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通知还明确,重污染天气对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影响巨大,要把重污染天气应对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减轻重污染影响。要着力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着力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着力提高应急联动的同步性,着力提高应急管控的针对性。
环境保护部将组织开展2016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各地落实“大气十条”情况和涉气排污单位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情况。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选取重点城市重点督查预警发布、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各项响应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恶化趋势明显的,将采取约谈、区域限批、挂牌督办等措施。